四川纳毕硅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硅基材料研究院
硅基材料研究院
Institute of silicon-based materials

第六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5-12 13:12
  • 浏览量:

【概要描述】

第六期

【概要描述】

  • 分类:纳毕研究周报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5-12 13:12
  • 访问量:0
详情

工业硅行业资讯周报

第6期

四川纳毕硅基材料研究院

2022年3月18日


一、宏观篇

(一)经济发展

1、【住建部新政推进建筑绿色发展】住建部发布《“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前者要求,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建设;后者则要求到2025年,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二)要素管控

1【碳排放配额近8个月,交易履约呈现先缓后急现象】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3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收盘价57.60元/吨。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至3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89亿吨,累计成交额81.80亿元。专家认为:“碳交易市场能够化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需双方的矛盾,能够促进风能、水能、氢能、光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和推广,平衡能源资源有限储量与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关系,因此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将日趋显现。”但从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成交量与成交价格走势来看,呈现出“碳价稳中有升,成交量有待提升,交易随履约期临近显著活跃”的态势,市场跟踪数据显示:四分之三的交易发生在2021年12月份。这可能意味着:“控排单位仍多以‘完成履约’为交易动机,碳交易意识与策略尚不完备。”

2【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9%】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第二产业用电量37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用电量1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8%。1—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34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

(三)货币与资本

1【《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为了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等联合起草了《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主要规定了赔偿申请主体、申请期限与金额、申请办理流程等内容。

2【2月份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加9.2%】央行发布2月份货币数据: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狭义货币(M1)余额6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比上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72万亿元,同比增长5.8%。但同2022年1月相比,M0下降8.47%,净回笼现金8961亿元;M1和M2分别增长1.25%和0.43%。

3【便利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港版SPAC挂牌】近日,香港首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以下简称“SPAC”)通过上市聆讯,预计将于3月22日挂牌。SPAC是一种壳类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售(以下简称“IPO”)集资(发行价一般为10美元/SPAC股份),目的是在上市后一段预设时间(一般为两年)内与一家营运中的公司进行业务合并。SPAC本身无业务运作,且除去IPO所得款项以及SPAC发起人筹集以支付SPAC开支的资金之外,并无其他资产。而SPAC与标的公司之间的并购,被称为De-SPAC。

SPAC的优势主要是缩短了企业上市时间和成本,无业务的壳公司先融资上市,门槛低、成本低、速度快,对投资人要求低,两年内通过收购实体公司转身,通过专款专用和有并购失败退款保证,适合小公司作为上市路径,是一个金融便利工具。但SPAC模式也有一定的风险。即只有两年的时间进行并购,如果期间收购不到公司,SPAC就要解散退款,此外还有股权激励下需要防止稀释标的公司股份等问题。

4、【银行间交易商协会:2月发行银行间公司信用类债券金额5722.63亿元 环比下降41%】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布2022年2月债务融资工具业务量统计。2022年2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登记为529只,合计金额为5722.63亿元,较上月分别下降41.699%。2022年1月发行登记金额为9815.69亿元。

(四)环保与安全

——暂无

二、中观篇

(一)行业供求

1、【特变电工:拟176亿元投建年产20万吨多晶硅项目】特变电工公告,拟176亿元投建年产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项目。项目整体按照20万吨/年进行规划建设,分为两期建设,每期建设规模均为10万吨/年。

2、【光伏背板企业中来股份进军多晶硅领域】3月15日,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来股份”)与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政府携手签署《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拟于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进一步深化山西省千亿级光伏产业链集群发展。截至2022年3月15日,全国建成投产多晶硅产能66.43万吨,在建和启动前期工作产能103.5万吨,储备和论证产能196万吨,三类产能合计366万吨。

3、【有机硅行业新进入者:内蒙恒星化学有限公司】中国氟硅协会公告:有机硅行业新进入者——内蒙恒星化学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有机硅单体产能60万吨,配套金属硅产能20万吨。目前,一期20万吨有机硅单体产线已建成投产;二期规划将围绕高性能功能性有机硅下游材料硅油、硅烷偶联剂、硅树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进行建设;三期规划建设4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配套20万吨金属硅项目。

4、【清电能源集团在新疆哈密投建光伏硅基示范产业园】据媒体报道,外资企业清电能源集团正在新疆哈密市打造光伏硅基示范产业园,项目整体规划为:年产40万吨工业硅、20万吨多晶硅、60GW单晶硅拉棒切片。预计5年内分3期建设完成。第一期10万吨多晶硅及10GW单晶硅拉棒切片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另据了解,清电能源集团已在国内完成10万吨工业硅产能整合。

(二)技术经济

——暂无

(三)行业发展态势

1、【隆基股份签订195亿元重大投资协议】隆基股份公告:公司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于2022年3月12日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就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及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2、【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已进入启动前夜】根据媒体针对光伏组件回收专访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据介绍,“晶硅光伏组件的回收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项目始于十二五期间的863计划,该专项研究计划包含了四个课题的成套技术和装备项目,即将在2022年面向行业交卷。结合国家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废旧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等新型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吕芳认为:经过10年的研究,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已具备诞生条件。

3、【硅基负极产业化临近】容量是衡量负极材料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容量越大越有助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硅基负极被看作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凭借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性能远超传统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372mAh/g。随着特斯拉自建4680电池产线小规模量产,松下、LG等海外厂商冶逐步增加4680电池产量,这为硅基负极产业化创造了条件。中金公司研报预测,2022年有望成为硅基负极产业化元年。预计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需求量有望达到20万吨,其中消费电池渗透率有望达50%,对应约7万吨硅基负极需求;圆柱和方形动力电池中渗透率分别达到35%和20%,对应约13万吨硅基负极需求。目前,已有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翔丰华石大胜华硅宝科技等公告投资硅基负极产线。其中,国内首家龙头贝特瑞已建3000吨硅基负极产能,规划在深圳光明区投建4万吨硅基负极产能(首期1.5万吨);石大胜华一期1000吨硅基负极已进入试产阶段,二期规划2万吨级硅基负极产线,预计2023年12月份建成投产;硅宝科技投建的1万吨/年硅碳负极材料,已实现小批量供货;国轩高科在建5000吨/年硅基负极材料产线,另外杉杉股份已实现批量供货、璞泰来翔丰华硅基负极已经具备产业化基本条件

硅基负极存在硅易体积膨胀、导电性差、首次充放电损耗大等问题,现在的硅基负极产品是将硅和石墨掺杂起来复合使用,因此硅基负极具体又分硅碳负极、硅氧碳负极等不同类型。目前量产产品的掺硅比例大多在10%以下,并有逐步提升的趋势。

目前硅基负极市场价在20万-30万元/吨,毛利率达50%。相比传统负极材料缺乏性价比优势,不利于在主流车型上的快速渗透。

4、【硅业分会警示:硅料投资企业全面调研,不只追求眼前利益】目前硅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业内都归结为“增量不及预期”。自2021年年底以来,虽然硅料厂商连续有新增产能释放,但受到硅片企业的扩产节奏加快和开工率提高因素的叠加影响,硅料供应跟不上硅片的增量节奏,致使供应缺口出现,从而造成了硅料阶段性紧张。但硅业分会统计,截至目前公布新建、拟建多晶硅项目的新进企业已有16家(超过目前现有在产企业数量13家),规划产能共计超过170万吨/年,若包括现有在产企业扩产产能,总增量将达到350万吨/年左右,2025年终端需求乐观预计400GW,硅料需求量约150万吨,相比2021年需求增量约90万吨,可见扩建产能增量明显大于需求增量。而中来股份和特变电工相继宣告投建10万吨和20万吨多晶硅项目,引起业界哗然!

硅业分会进一步指出,因多晶硅产能弹性系数小,且对安全、环保管理要求较高,一旦供过于求,极易出现较长时间成本价格倒挂的极端情况,进而再次进入行业资金投入不足、供需严重错配的恶性循环,加剧市场无序竞争。

5、【青海共享储能增发新能源电量首破1亿千瓦时大关】从3月11日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2月底,青海电网通过共享储能增发新能源电量10127万千瓦时,标志着共享储能对新能源电量增发具有显著支撑。

6、【三友化工:拟分拆硅业公司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三友化工公告,为做大做强有机硅新材料产业,拟分拆硅业公司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硅业公司有机硅单体产能20万吨/年,在建单体产能20万吨,达产后年产能将达到40 万吨/年。下游产品逐渐形成六大类近100个品种,涵盖DMC、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107胶、110胶、高含氢硅油、高沸硅油、电气零部件封装胶等,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医疗卫生、建筑、日化等重要领域。

三、微观篇

(一)工艺与装备案例

——暂无

(二)经营与管理案例

——暂无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七期
下一个: 第五期
上一个: 第七期
下一个: 第五期
第二十四期

第二十四期

2022-07-27
第二十三期

第二十三期

2022-07-27
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二期

2022-07-27
第二十一期

第二十一期

2022-07-05
第二十期

第二十期

2022-06-29
第十九期

第十九期

2022-06-20
上一页
1
2
3
4
5

版权所有© 2022  四川纳毕硅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200844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深圳  seo列表